医用射线防护铅板的加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一步,选取制作医用射线防护铅板的原料铅矿石。
二步、将原料铅矿石进行高压处理,压力100-200兆帕。
三步、将原料送至连铸机,进行连铸、在连铸过程中加入高,高和原料的质量比为1∶200。连铸时间为1-2小时。然后将连铸得到的材料进行墩粗,经过延展处理,得到医用射线防护铅板。
第四步、在医用射线防护铅板表面进行电镀金属钼,镀层厚度为1-3mm,得到有钼层保护的医用射线防护铅板。清水洗净烘干,并经过表面抛光处理,即得。
医用射线防护铅板能有效减少金属铅对人体的损害,并且保证其原有的使用性能,并且美观大方。
手术室房间改造后预置Sb[C-1型高颅移动式C型臂,管电压120KV,据此要求拆除原有内墙外饰,包括墙壁、地面和手术室门。对西南东三面墙和地而作铅当为2mmPb的医用射线防护铅板防护,外饰以电解钢板。
西北角的门改造按GB16369-1996《标准》及JB650特型门标准制作,为铅防护平开门,门上装250*350铅玻璃一块,要求铅当量为2mmPb:东南角的门改造按GB16369-1996《标准》及JB650特型门标准制作,为
悬挂式铅防护气密自动门,门上装置350*550铅玻璃一块,要求铅当量为2mmPb。并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灯。
医用射线防护铅板合金连续铸轧与以往的铝、镁连续铸轧相比,属于低熔点、高密度的合金连铸,其铸轧难度更大,铸轧过程更加复杂。对铅合金连续铸轧过程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有利于降低实验的难度,减少实验次数,节约人力物力。基于有限元模拟基础理论,通过有限元模拟,得到了铅合金连续铸轧过程中铸轧区温度场分布特点,理论如下:
1、铸轧速度是影响铸轧区温度场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铸轧速度越快,液穴深度越长,液穴深度与铸轧速度大致成线性关系;铸轧速度越快,铸轧区出口温度越高、温差越大;凝固*液相中的温度梯度越小。适当提高铸轧速度,有利于减小凝固*液相中的温度梯度,获得均匀、细小的晶粒组织,但要在能够获得合理的液穴深度、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医用射线防护铅板,且应该防止由于出板温度太高、温差太大引起的缺陷。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合适的铸轧速度为1.0-1.4m/min。
2、浇注温度是影响铸轧区温度场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浇注温度越高,液穴深度越长:铸轧区出口温度越高,出口温差基本不受浇注温度的影响;浇注温度越高,凝固*液相中的温度梯度越大。在允许的浇注温度范围内,将浇注温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有利于得到较小的温度梯度,获得较好的晶粒组织与带坯性能。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合适的浇注温度为360-380℃。
3、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辊缝越大,液穴深度越长,铸轧区出口温度越高、温差越大,凝固*中液相中的温度梯度越小。通过分析得知辊缝大小改变铸轧区温度场是通过改变其流动场来实现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合适的铸轧速度与浇注温度下,适合铸轧辊缝为4 -6mm的铅合金板。